流動藝術與哲學
在認識Flow Arts 與哲學的關係之前,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「什麼是Flow?」。Flow 直譯中文就是「流」,不停的運動,具一定性質沒有特定的型態,每個人的「流」都應該具有不同的性質。因此,我們在學習Flow Arts 的過程中,是參考不同人的見解,從而摸索屬於自己的「流」,當中並沒有對錯之分,更著重於是否適合自己。當我們持開放的態度,虛心接
心理狀態
心理學家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 在《Flow: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》中描述,那是一種完全沉浸在某件工作中的狀態,在這種狀態裡,人感到充滿活力,精神高度集中,忘記了自己和周圍一切,並且從這件工作中享受到愉悅。
遠至戰國時代老子提出的道家思想「道法自然」,至近代武術家李小龍(Bruce Lee)所提出的「Be water」哲學觀點以及籃球名宿Kobe Bryant 所描述的「The Zone (化境)」經歷,甚至心理學家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 所研究的「心流理論」都與我們學習的Flow Arts (心流藝術)悉悉相關。概念的心理學家
道
有形與無形
所謂流動即沒有特定的形態,像水像火像空氣在不同的容器和環境之下都會呈現不同的形態,但其本質並沒有變化。Flow Arts 雖然可以使用相同的道具,但因應不同使用者的操作所呈現的速度變化、節奏、形態和質感都有所不同,而透過Flow Arts 所感受、學習和領悟也因人而異,這也是Flow Arts 當中的美妙之處。
Flow Arts 只是操作一樣簡單的道具。但在我們手中可以是一支畫筆,去繪畫屬於自己的一幅畫;可以是一件樂器,去演奏屬於自己的音樂。
限制與無限
道具Flow Arts 與舞蹈最大的分別就是控制性,在舞動身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控制身體任意做出不同的動作,但當手上拿著不同的Flow Arts道具時,我們必須依隨它的運動特性去操作。
自我挑戰